投入式液位計因其結構簡單、安裝方便而被廣泛應用,但在實際使用中,若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測量誤差或設備損壞。以下是常見錯誤使用及預防措施:
一、安裝錯誤
探頭傾斜或未垂直安裝
問題:傾斜安裝會導致壓力分布不均,測量值偏大或偏小。
預防:確保探頭垂直插入液體,必要時使用導桿或支架固定。
安裝位置靠近進/出液口
問題:液體流動沖擊探頭,導致壓力波動,測量不穩定。
預防:安裝位置應遠離進/出液口,選擇液面相對平靜區域。
未考慮盲區(死區)
問題:探頭下方存在無法測量的區域(盲區),若液位低于盲區高度,設備可能誤判為“無液"。
預防:根據產品手冊確認盲區高度,確保低液位高于盲區。
二、介質與設備不匹配
介質腐蝕探頭
問題:使用普通不銹鋼探頭測量強酸、強堿或有機溶劑,導致腐蝕損壞。
預防:根據介質選擇耐腐蝕材質(如哈氏合金、PTFE涂層等)。
介質密度與設定值不符
問題:若實際介質密度與設備設定值偏差過大,液位計算會失準。
預防:準確測量介質密度,并在設備中重新設置參數。
介質中含大量氣泡或雜質
問題:氣泡導致壓力波動,雜質堵塞探頭,影響測量。
預防:安裝消泡裝置或過濾器,定期清理探頭。
三、供電與信號問題
供電電壓不穩定
問題:電壓波動超出設備允許范圍(如24VDC±10%),可能導致測量誤差或設備損壞。
預防:使用穩壓電源,避免與大功率設備共用電源。
信號線與動力線混接
問題:動力線干擾導致信號傳輸異常,出現跳變或漂移。
預防:信號線與動力線分開布線,使用屏蔽電纜并可靠接地。
未正確設置量程
問題:量程設置過小導致測量值超限報警,量程過大導致分辨率不足。
預防:根據實際液位范圍設置量程,確保測量精度。
四、維護與校準不當
長期未校準
問題:傳感器老化或漂移導致測量誤差累積。
預防:定期使用標準壓力源或砝碼進行校準(建議每6-12個月一次)。
探頭表面結垢或堵塞
問題:水垢、油污或雜質覆蓋探頭,影響壓力傳遞。
預防:定期清潔探頭,必要時使用清洗液或高壓氣體沖洗。
未進行溫度補償
問題:溫度變化導致介質密度和傳感器性能變化,影響測量精度。
預防:確保設備具備溫度補償功能,或手動修正溫度影響。
五、環境因素影響
安裝環境振動過大
問題:振動導致探頭晃動,測量值不穩定。
預防:增加減震措施,或選擇抗振動性能更好的設備。
溫度環境
問題:高溫導致傳感器性能下降,低溫導致介質結冰或粘度增加。
預防:選擇耐溫范圍符合實際環境的設備,必要時增加保溫或加熱裝置。
電磁干擾
問題:強電磁場干擾信號傳輸,導致測量異常。
預防:遠離變頻器、電機等干擾源,或使用屏蔽電纜。
六、參數設置錯誤
未正確配置輸出信號
問題:設備輸出信號類型(如4-20mA、1-5VDC)與接收設備不匹配。
預防:確認接收設備支持的信號類型,并在設備中正確設置。
未設置報警閾值
問題:液位過高或過低時無法及時報警,可能導致事故。
預防:根據工藝要求設置高低液位報警閾值,并定期測試報警功能。
未啟用濾波功能
問題:輕微壓力波動導致顯示值頻繁跳動。
預防:啟用設備內置的數字濾波功能,平滑顯示值。
總結
投入式液位計的正確使用需從安裝、介質匹配、供電、維護、環境和參數設置六大方面考慮。通過規范操作和定期維護,可有效避免常見錯誤,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。